跳到主要內容區

研究概述

台灣四面環海,海洋資源養護是海洋產業、海洋研究、海洋立國之根本議題,顯見本活動具重要意義。工作坊辦理地點特別挑選潮境海洋中心,除因為該位置是海洋保護區,更具有從過去汙染用地到現今轉型成功之模範意義,使得場地與本活動之辦理宗旨及目的連結性更加深厚。為增強工作坊的海洋保育體驗,本工作坊將結合各海洋保護區從業者實務經驗分享、海洋生物多樣性、蟳蟹類漁獲辨識與負責任消費之體驗課程。


  首日由主辦單位代表海洋法律與政策學院饒瑞正院長邀請本校張志清副校長與海洋保育署黃向文署長蒞臨致詞,皆共同指出海洋立國與海洋資源養護是當今重要課題,接著黃向文署長分享臺灣海洋保護區現況與國家政策規劃揭開序幕。上午講題包含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徐韶良處長分享海洋國家公園之推動現況,認為應重視海洋保護區實質成效,而非單純追求保護區範圍與數量。下午接著由基隆市政府蔡馥嚀科長分享基隆市海洋保護區總體規劃與管理,說明部門合作與在地參與是推動海灣發展與資源養護的關鍵要素。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陳麗淑主任接著以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為例,指出產官學協力合作,得以於望海巷海灣復育海洋物種譬如軟絲。彰化區漁會洪一平秘書分享螻蛄蝦繁殖保育區執行經驗,認為尊重海洋環境、善盡保護與生態保育,才能維持在地海洋文化與永續海鮮。

  基隆海巡隊李忠學分隊長表示海上巡邏相較於岸上案件,執法較具挑戰,尤其基隆沿岸地區海釣、遊憩活動、商漁船進出頻繁,容易發生海上事故與非法捕撈行為,因此,透過警民協力、岸際雷達與海上巡邏進行執法。工作坊翌日聚焦於在地的經驗,包含澎湖縣政府張宏安技士分享澎湖縣透過社區倡議與縣政府合作建立海洋保護區經驗。具有 30 年在地潛水經驗的新北海洋防衛隊王國昌潛水教練指出,90 年代的野柳近海有相當豐富的海洋生態,而近年海底則被廢棄漁網、瓶罐與海洋垃圾覆蓋,王教練與市政府合作組織海洋防衛隊,進行潛水淨海,然而,仍需從禁止非法海洋活動根源著手,才能杜絕海洋垃圾。台東區漁會陳志和主委分享採用使用者付費制度先驅--富山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之規畫與執行情況,指出由社區擔任保護區當地嚮導、保育區門票收入回饋社區、可創造協力推動水產養護永續經營的正向循環。

   值得一提的是,本工作坊支持防疫政策、環保政策與地方創生,本活動要求與會者配合防疫措施、鼓勵自備環保餐具及杯子、且不主動提供一次性之用具。午餐便當的安排上別具用心,分別採用具有基隆在地創生理念的餐館,餐點收入所得皆回饋到在地經濟弱勢之成員,以及與海洋科技博物館合作,支持其提倡的環保理念,所用餐點之容器皆可回收再利用。

  工作坊最後由主辦單位代表本校海洋法律與政策學士學位學程鍾蕙先助理教授總結,本工作坊創造一個契機,使台灣各地海洋保育實踐者從不同角度針對海洋保育進行意見交流,激盪出更多未來海洋資源保育之想法與能量,為台灣周圍海域與環境築出未來方向,也希望本活動中欲傳達之理念與價值,能一點一滴地帶來改變與影響,共同為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