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研究概述

  我國長期發展國際貿易,成為全球重要之航運國家。對於海洋資源、經貿發展、國家權益與國家安全,必須仰賴海洋利用海洋,而與海洋有緊密之依存與利害關係。臺灣經貿的發展,主要靠國際航運,而成就全球第 17 大貿易國之地位。臺灣缺乏天然資源,因此必須仰賴大宗原物料的進口。而成品或半成品的出口,不外海運或空運,特別是海運承擔 98%以上的對外運輸,其中又以貨櫃船運為主要。因而海上航運係維繫臺灣經貿發展之命脈,係臺灣海上生命線。

  爰此,我國政府於 2001 年公佈「海洋白皮書」,宣示我國為海洋國家。隨後,於 2004年訂定「國家海洋政策綱領」,確認我國係海洋國家。更於 2006年將「國家海洋政策綱領」具體化,訂定「海洋政策白皮書」,規劃「海洋權益」、「海洋環保」、「海上安全」、「海洋產業」、「海洋文化」、「海洋人才」等海洋政策,進一步落實海洋立國的理念。2008 年政府「海洋政策」,亦主張積極推動「藍色革命,海洋興國」,並提出「掌握臺灣優勢,邁向海洋大國」之政策綱領。教育部亦於 2017 年公佈「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訂定推動全民海洋教育與培育海洋產業人才之目標與具體策略。2019 年 4 月海洋委員會成立,政府提出「健全海洋法制」、「推動海洋產業」、「強化海洋研究能量」之海洋發展政策。2020 年海洋委員會推出新版海洋政策白皮書、交通部推出新版運輸政策白皮書,均強調航運產業發展對我國之重要性。因此,全力發展海洋產業、進而利用海洋,係我國之施政方針。

  臺灣自 1970 年代,透過國際貿易創匯,是我國經濟轉型的關鍵之一。貨櫃運輸即國際貿易的主要傳輸媒介,發展迄今,全臺有基隆、蘇澳、花蓮、高雄、安平、臺中、臺北共 7 個國際商港。細究臺灣的商港發展優勢,主因臺灣港埠位處亞太地區中心地帶,北接東北亞,南向東南亞,東迎美洲貨運,西面中國大陸,地理區位與交通條件優越。再者,臺灣經濟實力雄厚,尤其高科技代工業相當發達,兼以資訊產業亦相當發達,進出口貿易量大且穩定。臺灣人才濟濟,因此自主研發製造能力強的情況下,亦能輔助產品生產與出口。在空間優勢方面,如臺中港與高雄港鄰近工業區,且外圍可供利用之土地平坦遼闊,有利發展倉儲轉運、貨櫃裝卸,建構經貿園區與加工出口相關產業,更能提高自身優勢。

  然而,在全球航運高度競爭下,臺灣航運優勢日漸下滑,以高雄港為例,2000 年為全球第 4 大世界貨櫃港,但 2020 年滑落至第 15 名。因此,提升整體海洋產業以帶動航運發展成為當今主要課題。海洋產業包括造船業、航運業、物流倉儲業、港業、漁業等,是整個海洋產業的結構,亦是海洋產業分工體系下的供應鏈關係。而航運產業鏈主要為貨物運輸為主之主鏈,包括:貨主、航運產業、航港服務業等產業。另有高端航運服務業 (High-end maritime professional services,或稱 maritime professional business services, MPBS),輔助航運服務業之順利運作以及向上提升。

  為提高航運產業競爭力,世界各大商港如倫敦、新加坡、香港、鹿特丹已自傳統航運中心轉型,從較低端的船舶運送業邁向高端海運服務業等知識經濟產業。高端航運服務業,屬於高度智力密集、高度技術密集、高度科技含量、高度人力資本投入、高附加值、高產業帶動力、市場開放程度高且進入門檻較高。其目的係為整體航運產業主鏈提供海事專業商業服務(Maritime professional business services),以支撐整體航運產業鏈發展。高端航運服務業包括:海上保險、海事法律、驗船服務、海事教育、船舶經紀、船舶金融、船舶管理、航運會計、航運顧問等九大高附加價值的航運服務業。藉由發展高端航運服務業,支撐整體航運產業鏈發展。此外,2021 年後疫情時代,人工智慧(AI)、大數據、區塊鏈在海運之運用亦為高端航運服務業所積極研發之領域,成為第 10 大高端航運服務業類別。

  緣此,本報告蒐集高端航運服務業定義及發展資料、透過問卷分析與籌辦座談會,據以分析臺灣高端航運服務業供需面現況,以及評估臺灣發展高端海運服務業之關鍵因素及面臨之挑戰,提出具有前瞻性、整體性之政策性及可行性分析報告。